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死神不可欺第6节(2 / 2)


  独眼怪物停下劈砍的动作,脸上都是一览无余的恶意,两圈套在一起的牙齿张开,露出血淋淋的舌头,而阁楼里的无脸长发女人的头发已经快覆盖外墙了。

  前狼后虎,无处可逃。

  左右两条路,也只是通往十八和十九层地狱的区别。

  “就完全不给活路?行,你们要这么做的话,我跟你们耗。”

  黄毛丧批直接原地坐下来,心想等到考官或其他考生就好了,他们比自己熟悉异物,肯定有办法对付这些异物。

  然而他主意打得再好也架不住异物的贪婪,要知道一落单的大活人在四海窟这群素了多年的异物眼里,等于行走的唐僧肉,浑身冒着肉香气,值得它们拼死冒险一把。

  何况不一定会碰到左右两边实力相当的异物,只要速战速决就行。

  于是不到两分钟,林中小屋里的独眼怪物便朝一步步朝这边走来,护林员也向这边移动,还插着短刃的烂肉似的舌头垂落下来,腥臭的涎水一滴接一滴。

  岑今脸色剧变,疯狂按着定位手表,寻找航拍无人机的位置,然而连个影都没有,定位手表也只会一遍遍祝他‘考试快乐’,快乐你妈批,都tm一脚进快乐老家了!

  求助无门,只能靠自己。

  现在有两条路能走,独脚地公及格率20%,哭孩15%,前提是考官在场,而且他们当时一定在场才能保证考生性命无虞,所以及格率只能作为参考,不能当成生存率。

  独脚地公爱吃小孩,力大无穷,是民俗传说里的山魈,血厚、强物理输出,由石像背对背特点猜测很可能成对出现,攻击性双倍。

  哭孩的题面最浅显,无论是‘神道柱,打生桩’还是‘背娃娃,莫回头’都提示清晰,考题要求最简单,当然最简单可能意味着危险系数最高。

  岑今思索的时候,护林员‘林晓’和林中小屋两只异物加快速度,狂奔而来。

  只要速度够快就能抢完食物后飞快退回警戒区,避免停留太久遭到其他异物的围剿,所以它们争先恐后,跑得一个比一个快。

  时间不多,岑今必须在三秒内做出抉择,他的大脑高速运转,回想一路收集到的信息并从中挑拣出可利用的信息,3秒、2秒——

  一道破空声传来,独眼怪物挥舞着锋利的斧头朝岑今的脖子劈来,岑今扭头跑进哭孩警戒区,斧头落空。

  “吼——!”

  独眼怪物愤怒地嘶吼,不甘的原地徘徊,怨毒地瞪着岑今,半晌后退回林中木屋,似乎打定主意守在路口等岑今出来。

  岑今看到护林员也在原地蹲守。

  他坚定地走向神道柱,来到第一座神道柱跟前,忽然一道阴风吹来,冷得他直打抖,衣服被冷汗打湿,黏在后背上很不舒服。

  岑今深吸一口气,没发现定位手表红点闪烁数下。

  “神道柱,往生魂。打生桩,祭鬼神。希望不是鬼魂灵异类的东西,”向前迈步,岑今喃喃自语:“虽然都是现有科学难以解释的诡异,但是厉鬼壁怪物壁所有诡异。”

  一脚落地,入神道柱,岑今耳边突然响起小孩的嬉笑声。

  --------------------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
  黄毛丧批:嘴巴开了光。

  第6章 打生桩

  岑今缩回脚,笑声即刻消失,仿佛幻觉,但他知道不是。

  顿了两秒,他向前两步,伫立在神道柱的影子下,凝神静听,没有小孩的笑声和阴风,四周围一片诡异的死寂。

  岑今观看第一座神道柱,两根圆形石柱间隔两米,左右对立,柱身高两米,直径约四十公分。柱身雕刻一道道竖纹,柱首雕刻录文的石板刻着陌生的符文,石板之上的蹲兽则是一只凶神恶煞的镇墓兽。

  那镇墓兽身形如孩童,象耳长臂红爪,全身漆黑,獠牙大口咬着半截孩童残躯,形象十分怪诞邪恶。

  所谓神道柱即以石柱为标作开道之用,意喻跨过神道柱就是走天道、走死者之路,通往寺庙或陵墓,是神明或死者回归前必经的道路。

  所以考题里的‘墓前开道,一步鬼蜮,一步神域’便是这意思,前路通往寺庙则迈入神域,反之则为鬼蜮。

  问题是神道柱柱首的蹲兽一般为祥瑞,这里却是镇墓兽。

  镇墓兽通常置于陵墓里,用于镇压邪祟,保护墓主人,且一墓一主。

  一个陵墓里只能放一只镇墓兽,否则自相残杀,不得安宁。

  然而这里有无数座神道柱、无数镇墓兽,怪诞邪异而且不合常理,感觉这处警戒区像是一座大型群葬古坟场,每一座神道柱代表一座古墓,古墓里封着恐怖凶猛的异物。

  岑今盯着石板上的录文,一共四行,不是他熟悉的繁体字,而是笔画更圆润繁复的大篆。

  大篆跟近代繁体区别有点大,岑今连蒙带猜翻译录文的大概意思:这里是富饶的土地,百姓依赖它生存,但森林里有某种邪祟十分残暴,为了镇压而铸神道柱和镇墓兽,希望能够铲除害人的东西。

  但每一座神道柱快完成之时,总会莫名坍塌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特地遵循祖先们的做法,终于恢复平静安康的生活。

  立柱时间,民国三年三月。

  “祖先的做法……什么做法?”

  录文三言两语写明夯筑神道柱的来龙去脉,却在‘祖先做法’这里含糊其辞,一笔带过。

  岑今回想题面,不希望是他猜测的那样。

  他走到第二座神道柱,石板内容一样,时间从民国跨越到清乾隆四十五年三月,然后是第三座、第四座……直到第十三座神道柱,时间停在元朝某年的二月,石板内容有了新变化。

  “先知慧言,纵目来告……什么送童子?置桩中心,石灰浇之。民争之,讙哗奔走。”岑今皱眉:“意思是有一个先知告诉当地百姓,某个装神弄鬼的人……也有可能是假扮神明的异物,‘他’要选童男童女祭祀,帮助镇压邪祟。百姓认为是好事,争先恐后送上子女?”

  意思差不多,除了某些关键代词认不出也猜不出来,比如纵目指什么,先知指谁,挑选童子的‘神明’是什么形象……以他匮乏的知识,目前还看不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