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52节(1 / 2)





  路上苏青玉就和李青还有苏卫民说了,未来这些总站建立之后,总厂要安排人巡视的。

  李青立马应了,“我中专就两年,今年上一年就能毕业了。”

  苏卫民道,“没关系,今年我就多跑跑,明年李厂长毕业了,就能管着了,”

  苏青玉看着他笑了一下。

  苏卫民不好意思的咳了咳。

  看着苏卫民这样子,苏青玉就知道苏卫民这还是没胆子告白。

  而且这趋势看下来,他这还准备一直就这么处着?

  恋爱果然使人怯弱啊。

  苏青玉打了个哆嗦,觉得未来如果自己喜欢谁,肯定立马就说了。

  遇着一个合适的好对象可不容易。

  特别是她这种搞扶贫的,遇到一个就更不容易了。要是遇到了。

  到了海城,元华已经在这边办好手续了,都开始招工了。

  元华安排的人都是专业人士,他们在美国也是开过分店的,在这里就更容易了,只是铺货之类的,还要苏青玉他们这边安排。

  苏青玉看着已经整理好的铺子,顿时觉得这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。

  里面还装潢了一下,看起来高大上很多,比她在华南省搞的那个店要好。

  负责这事儿的人叫金楠,也是跟着元归回国的一批华人,如今回归了祖国的国籍。原本回国之后处理的都是一些公司内部的工作,现在能来全国这样做事儿,顿时觉得自己找到机会了。

  除了金楠之外,还有苏青玉在京大的两名同学,两人都是海城人,此次跟着元华一起跑前跑后,从办手续,到门市选址,装潢之类的,他们都学到了很多,才发现做生意真没那么简单,不是说给一个门市就能卖东西了,还要先做市场调查,综合考虑,最后才能选址。

  也知道连装潢都很重要,同样的一个门市,不同的装潢,给顾科的感觉不一样,生意也会差别很大。

  这让原本只会念书的京大学子表示很新奇,虽然华国市场竞争不强,但是如果未来出现竞争了,这都是需要知道的知识。

  而且也便于他们研究东西方市场差异。

  他们也通过门市建立,知道西方的市场确实比东方活跃很多。

  甚至因为竞争的激烈,衍生出了一种名为服务意识的思想。

  他们还亲眼看到了元华给这些来应聘的知青进行培训,看到了他们所说的服务意识。

  说实在的,要是国营饭店旁边出现一个饭店,用这种服务态度,国营饭店只怕要关门。

  见苏青玉来了,他们兴奋的和苏青玉讲了自己的经历。

  元华这边的金楠笑道,“这两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,他们参与做的市场调研,给我们选址提供了依据。”

  两位学生立马表示自己也学到了很多。

  “班长,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做的很有意义。”

  苏青玉笑道,“也辛苦你们了,听到你们这么说,我心里可算放心了,要不然总觉得坑了你们。”

  “怎么会呢,这是很难得的机会。”两位学生笑着道。然后两人又邀请苏青玉道,“对了班长,你难得来海城一次,一起吃顿饭吧。”

  苏青玉当然不会拒绝,“等工作忙完了,我请客,这个可不能抢,还有元华的其他同志也一起吧。”

  金楠笑道,“我们是来工作的,要是还混饭吃,怕元先生批评。”

  “元华管理这么严吗?”苏青玉道。

  “也不算严,只是我们自律惯了。”金楠道。

  不自律不行啊,元华给的工资确实很高,高工资就注定了高标准。

  “那行,我也不让金先生为难了。不过我这次带了两名小红旗的管理人员来了,接下来的工作,你们和他们交接,也希望金先生能够指点一下,毕竟我们小红旗之前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经验。”

  “这是一定的,您放心,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的。”

  他们出来的时候可是特地被叮嘱过了,要当做元华的工作来做。

  因为小红旗欠了元华三百万,这要是做砸了,钱收不回来了,那就是打水漂了。为了让小红旗能够还的起债,他们都希望小红旗能够做的好,多赚钱。

  这是小章助理要求的。

  接下来的工作,苏青玉就没参与了,她在省城已经带着李青还有苏卫民做过一次工作了,现在就让他们和元华对接,并且也趁机和元华学习一下。

  总不能所有工作就靠她,未来这些都是要靠李青和苏卫民的。

  苏卫民和李青又紧张,又激动。和金楠握了手,努力让自己保持稳重的形象。

  看着他们互相交接了,苏青玉就领着两位同学去吃饭。

  路上他们又说了一些海城的事情。

  按着两人分析,未来个体户会越来越多。

  “你看,现在大街小巷,已经有了一些年轻人搞起来了。现在是货郎,未来肯定也会租门市。”

  另外一个同学附和,“没错,虽然他们现在都对这个职业不看好,但是过了适应阶段之后,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了,咱们华国的市场也会活跃起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