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78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可咱人少啊,咱开销少。价格咱和水产公司一样,咱还能送上门。”

  苏青玉故意道,“听着有些辛苦。你们能受得了吗?”

  “能!干什么都辛苦,咱都知道。“

  出去这一趟,他们算是真的见识到了。

  而且他们这几个人也不属于懒汉,原本也只是不乐意种地而已,觉得没意思。出去一趟了涨了见识,有了自己的目标之后,就有干劲儿了,自己也不乐意再和以前那样混日子。

  苏青玉听着,心里乐了。

  这几个人想着倒是还挺周到的。而且她问了几个问题,他们都能及时回答出来,说明是做好了周详的准备的,是准备认真干这个的。

  就和这几个年轻人说的一样,公社能够有渠道帮助社员,可如果社员可以靠自己发掘更多的致富路,公社不就可以腾出手来搞别的建设吗?

  就是要鼓励社员自力更生啊。自己发展啊。

  看来出去见世面也是有些用的。

  苏青玉笑道,“行,这样吧,你们要是能够找到愿意收货的渠道,我亲自去你们家,帮你们说话。让你们安心留下来创业。”

  几个年轻人立马互相看了一眼,激动起来了。连连保证自己绝对能找到渠道。

  苏青玉严肃道,“记住了,不管做什么生意,都要用正规的手段。千万别违法。县里的事儿你们也看到了,自己得珍惜自己,别把自己给弄进去,毁了一辈子。“

  “苏书记,我们知道了。“年轻人们赶紧道。

  第329章 第329章

  这些年轻人不愧是在外面见过世面, 脑子也算活的。很快就跑县里找小吃店和饭店谈合作。

  以后定期送菜送鱼。送货上门。

  他们还知道拿花岗出来做招牌,毕竟花岗是最开始做养殖的,也是县里人最信任的养殖公社。

  这会儿还没有比较专业的菜贩子, 所以这些年轻人提出来的条件倒是挺新颖。价钱和自己去买菜要便宜,而且还送货上门, 保质保量。

  确实省时省力了还省钱了。

  而且人家还不说每天都要钱, 约定一个星期一结。等合作时间长了,一个月一结也行。

  这也是他们从外面那些做生意的人那里学来的模式。

  用在云城这种小城市, 还是相当有优势的。

  顺顺利利的谈下了三家小吃店和一家饭店。

  虽然路子不算大, 但是好歹开了个头。

  签订了协议之后,他们立马去找苏青玉了,表明他们这生意是可以做的, 也能做。

  苏青玉倒是也说话算话,本来给他们提这个条件,就是想看看他么拿到能耐。既然他们能够做下来,她当然不会把人才往外赶了。

  她直接给他们所在的大队的干部说了, 这几个青年在外面学了本事回来了, 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创业。为社员致富走出新的路。

  她开了这个口,这些大队干部们自然不会反对了,还得去和这些人的家属做工作,表示他们既然有了谋生的路, 就让他们留在大队发展。大队欢迎人才留在家乡创业。

  这还成人才了?

  这事儿连这些人的家属都懵了, 似乎有些不敢相信, 自家原本还是混混的孩子,眨眼就成人才了。

  可这话是苏书记说的, 是大队干部们说的。

  就算不信大队干部, 那也要信苏书记。

  于是这些家属们就放心了, 同意支持他们在家里创业。

  这些人成功留下来,并且得到家人和大队干部们的支持的事儿也让其他工友知道了。

  有些工友也有自己的计划,只是碍于家里人和大队不支持,不好办。有了这例子,他们立马有样学样,也去找苏青玉了。

  他们倒是不做菜贩子,而是准备去外面进货回来卖。他们这次回来发现了,家乡的人似乎比以前阔了。可这边卖东西的却不多。镇上那个农产品市场卖的东西也不多,他们准备去外地进货回来,然后在家乡做生意。

  比如卖衣服,卖鞋子,卖生活日用品。

  本钱也有,之前在大队的分红,他们就准备取出来当本钱。赚了就继续投钱,赔了就去南方打工。

  他们提出来了详细的计划,连摆摊的地方都选好了。

  对于这些人,苏青玉也同意他们留下来,并且帮助他们去和大队说。

  等最后离开的时候,倒是有十几个人都选择留在家乡创业。剩下的人则继续出去打工。然后将打工的钱投入大队,以后拿双倍的钱。

  也有人准备在外地去做生意。准备给单位介绍工人。以后靠这个赚钱。

  这一批人回来一直到离开,都没闹出什么事儿来。倒是让公社干部和大队干部们都松了口气,心里也觉得高兴。

  觉得他们出去了一趟之后,真的还是进步了。说明年轻人还是需要正确的引导的。不能放任他们养大了胆子。

  没过多久,这些留下来的人也开始创业了。

  苏青玉上班的时候,就看到过那几个给人送菜的年轻人,骑着自行车,车后面绑着大篓子,里面装满了菜。都是各家各户的菜园子里目前已经有的。估计是被他们给收着去卖的。

  看着他们努力的样子,苏青玉也忍不住心情愉悦,比自己亲自带着大家致富还要高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