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第48节(2 / 2)


  萧瑜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压迫感,虽然不舒服,却也不至于透不过气。她感觉张琪是个很会表现自己,且急于表现自己,急于控场,甚至要控制对方思路的女强人,稍微弱一点的缺乏主心骨的人可能真的会被她这套东西洗脑。

  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并不少见。

  比起其他女人,张琪身上更多的是刚强,原本柔和的一面几乎要消失不见了。

  没多久,张琪的助理来接。

  萧瑜看过去,见那位助理也在走这个风格,不只是干练,甚至是去性别化,而且不只是表面的去除,是性格、表情、言谈都去除了,好像七情六欲都消失了。

  萧瑜原本还在摇摆的心,在这一刻忽然定下来了。

  张琪临走前撂下一句:“你考虑清楚和我联系。”

  萧瑜站起来说:“不用了张总,我已经考虑清楚了。”

  张琪大概以为会听到好消息,终于有了点笑容。

  没想到回过头来,萧瑜却说:“我想以我现在的能力,跟不上您的步子,谢谢张总抬爱。”

  张琪很意外,连她的助理都投来一眼,像是看个傻子。

  萧瑜却一路带笑地送张琪出门,对于张琪流露出来的失望完全不解释。

  就在那一刻,萧瑜想起母亲的话。

  母亲说,女人走到绝境时,瞬间爆发出来的刚强,是连力量悬殊的男人都能杀死的。

  除此之外还有一句话:刚则易折,柔则长存。

  如果一个人处处刚强,时时刻刻都是尖锐的,这并不是什么好事,所以才有那句做人要上善若水。

  萧瑜不知道张琪这条路走下去是什么样的结果,她只是直觉认定自己不愿走这条路,这是发自内心的声音,即便她强迫自己走了,这一路上也都是纠结痛苦、自我怀疑。

  她并不十分依赖这种第六感,它也不常来,偶尔来时,她会额外看中,有时候潜意识比意识更警觉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这个故事还有一些后续,但大多是萧瑜现状的复制。

  一下子多了许多选择,在她面前一一排开,这样就给人一种错觉,好像选择多了,余地就多了。

  可事实上选择再多,也只能走其中一条路,路途中依然会有阻碍,也会有台阶,当心里的所有窃喜、躁动归于平静时,再回头一看,和之前并不会有多大不同。

  那些幻想中的美好选择,现实里并不存在。

  现实里突然出现的“美好”,应当心存警惕。

  人们常常用“太现实了吧”来形容生活,形容一件事情、一个人,这里的“现实”表达的是“残酷”。

  因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不切实际的,是带有一点想当然,带有一些滤镜的。所以当出现不如意时,就会觉得是自己境遇不顺,我的生活不该如此。可事实上生活的原貌就是崎岖不平的,正是因为这样才有许多为人的道理警醒世人。

  萧瑜没有再推开任何一道门,她就站在空寂的黑暗中默默出神。

 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她去过的那三道门里,分别走出一个“萧瑜”。

  她们一起来到面前,看着她,又左右看了看彼此。

  她们三人虽然有着同一张脸,穿着、气质却十分迥然,而最大的变化就在面相上。

  和陆荆离婚的萧瑜说:“我走了一场冤枉路,好在结局还算不错,圆满解决。我和陆荆没有因此成为仇人,在工作上还要相处。这场婚姻对我来说虽然不是好事,但也不是坏事,我没有让它破坏我的气运,影响我的心态。”

  生育两个孩子却没有走入婚姻的萧瑜说:“我得到了很多很多,都是外在的,有形的,物质上的,我已经没什么可求的了。感情对我来说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,我现在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平安长大。”

  最后,拒绝了张琪的萧瑜说:“我和你应该是最接近的,但我看你好像比我要迷茫。我已经做了选择,我对前路十分坚定,我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使命是什么,你呢?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萧瑜从梦中醒来,天已经亮了。

  周越正在厨房。

  萧瑜简单洗漱之后走出去一看,周越已经做好早餐。

  见到萧瑜,周越笑着说:“醒的真是时候,快,趁热吃吧。”

  萧瑜坐下,喝着碗里的小米粥。

  她问:“你出差在外的时候,也是这样忙活么?早餐都是自己做?”

  周越摇头:“基本都在酒店吃。这些早餐也不都是我做的,粥、茶叶蛋、豆浆,这几样是叫的外卖。”

  周越给她加了几口菜,说:“你昨晚一直在说梦话,是不是睡得不好?我记得你说这段时间睡眠质量差,要不就是浅眠多梦,要不就彻底失眠,你这是多思多忧的表现。多喝点五谷杂粮粥,补气血的。”

  萧瑜平静地接道:“上个月去看了中医,说我脾虚,多思,耗心血。失眠多梦还只是第一步,长此以往就会焦虑、抑郁,劝我尽早调理。”

  周越:“嗯,这些老式文化还是有讲究的。怎么没见你吃药?”

  萧瑜:“过两天再去看看,到时候拿几副药。”

  一顿饭吃得不紧不慢,两人聊的都是家常话,直到饭后萧瑜将碗洗干净,又煮了一壶红茶,周越已经去书房了。

  萧瑜将红茶端进去给他,周越刚结束一个电话。

  萧瑜笑着上前,问:“你现在有时间吗,我想和你聊几分钟。”

  周越点头:“我有一个小时。”